妇科疾病诊疗
常见妇科疾病
常见的妇科疾病有细菌性阴道炎、滴虫性阴道炎、宫颈炎、盆腔炎、宫颈息肉、附件炎、子宫内膜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息肉、输卵管炎、卵巢囊肿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宫颈癌、子宫内膜癌等。
诊断方法
病史及临床表现
详细了解患者的月经史、生育史、家族史、既往病史等,结合患者出现的症状,如阴道流血、白带异常、腹痛、腹部包块、压迫症状等进行初步判断。例如,子宫肌瘤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、腹部包块等症状;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有绝经后阴道流血、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。
辅助检查
- 超声检查:B型超声显像可显示子宫、卵巢等器官的形态、大小及结构,能较精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、大小及部位,对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。如B超显示子宫增大,失去正常形态,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,有助于子宫肌瘤的诊断。
- 诊断性刮宫:探测宫腔大小、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,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,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等疾病,帮助明确病变性质。
- 宫腔镜检查:直接窥视宫腔形态,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、息肉等病变,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,常用于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- 细胞学检查:采用宫颈外口及后穹窿涂片,或宫颈内、外口涂片及后穹窿涂片做细胞学检查,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阳性诊断率。
- 白带检查:通过细菌培养以及阴道清洁度检查进行判断,如阴道清洁度为Ⅰ度、Ⅱ度,多属于正常情况;若检查结果为Ⅲ度、Ⅳ度,则表示阴道存在炎症,如霉菌性阴道炎、滴虫性阴道炎等。
治疗方案
随访观察
对于一些病情较轻、无症状或近绝经期的患者,可采取随访观察的方法。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、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,可3 - 6个月复查一次,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。
药物治疗
- 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:用于治疗外阴炎、阴道炎、宫颈炎、盆腔炎等炎症性疾病。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,如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等抗生素;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栓剂、克霉唑栓剂等。
- 激素类药物: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(GnRH - a)、米非司酮、孕三烯酮等,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等疾病。GnRH - a可使肌瘤缩小,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;米非司酮、孕三烯酮等可抑制肌瘤生长。
- 子宫收缩剂: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,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,缩宫素10 - 20U肌注,或麦角新碱等。
手术治疗
- 手术指征
- 手术方式
物理治疗
激光治疗常用于宫颈疾病的治疗,如宫颈糜烂等,通过激光烧灼病变组织,促进愈合;冷冻治疗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等,通过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、脱落;高频电刀治疗常用于治疗宫颈疾病、子宫肌瘤等,通过高频电流切割病变组织。
介入治疗
妊娠合并妇科疾病的处理
孕期无症状者
定期产前检查,严密观察,不需特殊处理。
妊娠36周后
依据肌瘤生长部位是否位于子宫下段易发生产道堵塞、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者应行选择性剖宫产。